今年9月22日至23日,黨中央召開了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
中國的新型工業化之路要怎么走?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今年推進的究竟如何?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專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
工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起到了“壓艙石”和“穩定器”關鍵性作用。金壯龍先是從“量”“質”“勢”三個維度,為記者介紹了當前我國工業的發展情況。 從量來看,我國工業體系齊全、品種多、規模大,產業韌性強,升級發展潛力巨大。2022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位居世界首位。擁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實現高速增長,造船業三大指標持續全球領跑。截至目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47.8萬家,比2022年底增加2.6萬家。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月同比增長4.5%,工業生產穩定增長。 從質來看,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金壯龍表示:“今年以來,我們突出抓了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機械、汽車、電力裝備、輕工業、電子信息制造業等10個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這十個行業,占GDP比重均在1%以上,合計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七成左右,可以說,產值規模大、產業鏈帶動性強,穩住這些行業對穩住工業經濟大盤十分關鍵。”據記者了解,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3%、裝備制造業占比達到32.9%。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C919大型客機已經實現了商業運營并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金壯龍曾參與C919從立項到首飛的全過程,并擔任過項目總指揮,背后的辛勤付出,終于開花結果。此外,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完成研制正式交付,可見,“中國制造”的標簽正在無數科研工作者夜以繼日的“錘煉”中,變得熠熠生輝。 從勢來看,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目前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呈現向好態勢,9月份,六成以上工業行業保持增長,高技術制造業投資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十個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國平均水平。這些數據都在說明,制造業企業的信心和預期都在逐步增強。
在回答過程中,金壯龍連說了三個“不容易”,語氣從感慨到堅定,看著數據表:“我國工業經濟仍處于恢復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機遇和挑戰并存,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精準施策、沉著應對,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