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落實落細系列穩增長政策舉措,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發揮工業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作用。二是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把發展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全面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系統布局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大項目實施,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一體化推進技術攻關、迭代應用、生態培育,推進重大戰略性技術和產品攻關突破。四是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完善推動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的政策措施,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質量品牌建設,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五是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工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六是深入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深入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進建材等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完善工業節能管理制度,加快節能降碳技術和產品研發與推廣應用,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七是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工業發展根本上要靠企業,企業強工業才能強。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企業群體,讓各類企業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創新活力充分涌流、創業激情競相迸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圖為2023年4月6日,河北省邢臺市一家公司車間內,工作人員在調試智能機器人。 新華社記者 駱學峰/攝加強統籌謀劃和溝通協調。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充分發揮辦公室統籌協調和督導落實作用,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貫通、高效聯動的工作機制,推動重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項目、重要政策有效落實。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工業和信息化制度體系,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更大力度把改革開放推向深入。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吃改革飯、走開放路、舉創新旗,充分激發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活力。